10月27日下午,北重三中部分高一年级学生及家长于励行楼一楼多功能报告厅落座。于这一袭十月丹桂不绝缠绵的秋色中,于这瓜将熟,果欲垂的金黄落叶中。齐聚这秋日又眺望这远方。
在还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即将进行期中考试。同学们又将面临一次人生道路中的一次选择-----文理分科。这是一次决定未来人生走向的机会,也是人生选择的一次盲区。就在每一位学生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我们有幸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娟教授。北重三中的学生有幸聆听杨娟教授关于:学习习惯、文理分科、多元能力、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演讲。本是忽入高中一头雾水的家长和学生,才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些许了解。
整个报告厅挤满了观众,有的观众甚至在后排站着。他们聚精会神,仔细聆听。家长们如同撒哈拉上的植物,杨娟教授的讲解一如久旱甘霖。家长们拿着手机不断地拍照,用手机录音,半俯着身子记下一行又一行的笔记,圈画着一项又一项的重点。学生用心体会着杨教授的问题。当杨教授问道:你们是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爱好吗?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吗?学生都开始盘算自己。怎样才能向杨教授所言,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这漫漫又短暂的人生是应“哀吾生之须叟,羡长江之无穷”,还是活出自己的人生轨迹。颇值得深追。
在万千绚丽中而颇为重彩的有几个片段:
杨教授举了一个爱好文学,爱好诗词歌赋,迷恋历史的男生的例子。虽爱文却被父母勒令学了三年的理科。在没有兴趣的环境下,摸爬滚打,好不容易走过了三年的艰辛,想报大学中她所喜爱的历史学科,但没有高校历史系招收理科生。讲到这里,场下一片沉寂。有些家长心里颤栗,自己也将可能会这样把学生的一生葬送,学生抿起了严肃的神情,心中恐这样的案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杨教授的这一席话,挽救了多少孩子,多少父母,多少家庭。
杨教授与学生互动,问:A4纸可以有哪些用途?麦克风传来传去,很多人发言。可学生的回答加起来也不过区区十余种。当杨教授说到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需要说到50—60种时,学生更是惊觉自己的才疏学浅。思考自己何去何从?杨教授讲的诸多能力“元认知”、“视能力”、“听能力”……以及一些实地所览的国际见闻更是学生未曾听说的世界之大。
结束以后,家长和学生觉得受用很大。这秋,是收的季节还是启的季节?学生的高中初起步,于这秋日却研花初胎,于本次讲座,毅然明晰。于本次讲座,开始启程。我们坚信:三载必定绽放。
撰稿、摄影:李国春 审核:王忠飞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